【他山之石】为着下一代 他倾心竭力

发布者:离退办发布时间:2021-12-14浏览次数:350

为着下一代 他倾心竭力 

—— 访文华学院校长助理、全国教育系统“关工委” 先进个人邓华和老师 

   

     秋冬交替,风渐凛冽,枫树的树干带着一丝时间的沧桑感,叶 子从绿色慢慢蜕变成淡红,又慢慢成为透红的一片。真是:莫道枫 欲晚,红烁映满天。 

     邓华和老师从华中科技大学退休后来到文华学院,算起来今年 已是第六年了。  

     行政楼 A 座 213 办公室里,窗子透过的光不偏不倚地照应在办 公桌上,一叠又一叠书籍,一沓又一沓文件,邓老师一篇一篇地阅读着。 

     “你们坐,你们坐”,邓老师亲切地让我们坐下,并从纸箱里 拿出矿泉水递给我们。“你们希望了解什么尽管问……”。 

     “以我的年纪,我们关心下一代,关心的首先是我们的同学们, 当然也包含比我们年轻得多的老师们。而我们的文华学院,更是我关心的对象了,因为学校发展好了,无论是对我们的同学,还是对 我们的年轻老师来说,都是最好的关心。”。 提到“关心下一代”的对象,邓老师的眼中浸润着关爱与自豪。

      一、关爱如流水 应向下一代 邓老师说,我们文华学院非常幸运。因为有著名教育家刘献 君教授治校,尤其是刘校长一贯倡导的“个性化”教育非常好,这 对学校取得巨大成绩非常重要。邓老师尤其赞同“立志、潜能、空 间”的教育理念,在他看来,“立志”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件事,尤其是年轻人。他认为:关心下一代,最重要的就是要关心同学们 是否立了志!所以无论是给同学们讲党课、讲潜能导师的课,还是 参加同学们组织的活动,以及私下和同学们聊天,他都会以自己的 亲身体会,向同学们说明“立志”对于一个年轻人的重要性。他少年时代,家庭生活条件很差,近 10 岁才上小学,非常自卑,甚至 让包括家人在内的很多人担忧:这孩子将来怎么办?但是由于被毛 主席小时候立志发奋的事迹所鼓舞,从小就不服气的他也经常给自己打气:我虽然笨,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,但是,只要我有志气, 一样可以赶上时代的步伐。靠着这样的信念,他33岁才考上华中工学院的研究生。从那以后,他发挥“乌龟赛跑”的精神,硬是在华 中科技大学和文华学院两个有影响的大学都做出了有影响的成绩。“小蚂蚁挪动了一颗饭粒,那它即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冠军”,有很多同学甚至老师都为邓老师的这种精神和努力而感动。随着我们与 邓老师的谈话渐渐地深入,我们对他的尊敬,也渐渐地清晰。 

     谈到“如何关心下一代”,邓老师说,关心要落到实处,除了要给予下一代“精神上的关心”外,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是更重要的。 在他负责的工作范围内,他尽可能的关心学生们和他的同事们的成 长。在看到同学们和他年轻的同事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时, 他从内心的感到高兴。即使在本职工作之外,邓老师在学生人生规 划和就业、考研等方面也是不遗余力,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。2014 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徐建昊同学是邓老师印象深刻的一名学生。当年 临近毕业,徐建昊仍对就业感到有些迷茫。了解到情况后,邓老师 主动为他联系了企业,支持他拓宽自己的眼界。最后在邓老师的支 持下,徐建昊成功地进入了一家世界 500 强排名靠前的公司。这家 公司一直以来只面向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 985 高校,徐 建昊是该公司招聘的第一个文华学院的学生。徐同学也很给母校长脸,进公司后干得非常好,在不长的时间内,年薪就已经超过了 20 万。“这可能是我们文华学院的毕业生中薪水最高的学生了”。邓老师高兴地说道。 

     这些年,邓老师为好几十个同学成功地介绍了工作,让他们都 有了很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。为此,邓老师还曾被评为文华学院 “就业工作先进个人”。除此之外,他还帮同学们考研和帮助年轻 老师们在小孩上学、甚至亲属就业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 

     二、身在文华 奉献文华 邓老师一退休就来到了文华学院,为此,他非常高兴,也非常 感谢为他提供岗位的学校。特别让他念念不忘的是,他在华中科技 大学差不多延迟了一年才退休,但是文华学院“虚位以待“,一直把这个岗位为他留着,这让邓老师十分感动,也让他有了把全部的 余热贡献给文华学院的朴素情感。  

     出于对刘献君校长“个性化”教育理念的由衷敬佩,他从进入文华学院的第一天起,就决心为“个性化”教育理念的践行和推广出一把力。

     但是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,尤其是在民办高校。邓老师眼含 泪光的对我们说:别看我这些年为学校做成功了一些事,但是我失败的事情更多,我基本上是做十件事,才能够成功那么一、两件事。我最开始联系了好几个企业家朋友,都被婉言谢绝。最后,我联系到了香港田家炳基金会,具体事务负责人肖开廷先生是我的一位多 年好朋友,10多年前多亏肖先生的鼎力相助,田家炳基金会助建了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“田家炳楼”。谁知道这次我一开口,对方就说:对不起,邓先生,我们不对民办学校。但是我不死心,反复 向对方宣传刘校长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家、“个性化”教育理念的先 进性。架不住我的“死缠蛮打”,开廷先生终于松口:谁叫我们是 多年的老朋友呢?那就试一试吧。由于刘校长的“个性化”研究本 身就硕果累累,更由于在刘校长的亲自指导下,周进博士准备的申 报材料非常漂亮,这就有了田家炳基金会资助我们文华学院开展 “个性化”教育研究的第一个“一百万”科研资金,从而也开创了 田家炳基金会资助内地民办高校开展教育研究的先河。对于文科, 一百万科研资金,不要说是在民办高校,即使是在全国的公办高校, 也是十分罕见的。更重要的是,三年后,田家炳基金会又为文华学院的“个性化”教育研究提供了第二笔一百万研究资金。 

     邓老师深情地对我们说:刘献君校长是他敬佩的人士之一,年 过七旬还那么勤奋,取得的成就还那么突出,我应该好好的向刘校 长学习。所以,刘校长每次做出的重大决策,邓老师总是在行动上 迅速落实。当年,刘校长第一次提出:文华学院要拥抱光谷、争取 大项目。会议一结束,邓老师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,就四处打电话、 发信息,希望找到能够为我们文华学院提供大项目的合作伙伴。功 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好几年的辛苦努力,在邓老师的积极穿针引线 下,终于,以著名企业家邝远平先生担任董事长的炎黄集团旗下的 “中澳大数据有限公司”和我们学校的合作结成了丰硕成果:先后 有两个百万级别的横向科研资金打到了学校账本上,更重要的是, 有此重要支撑,我们学校第一次申报成功全国一流专业,这在全国 的民办高校都不多见。就在本月初,该公司又和我们学校合作,成 功地举办了“文华杯·国际网络安全攻防对抗联赛”,被中央电视 台播放,更重要的是,还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。这可以说是 “拥抱光谷、争取大项目”最成功的典范。 

     “只要是对学生、对老师、对学校有益的事,无论是否我的工 作范围,我都会尽我所能,竭力去做“。这是在谈话过程中,邓老 师对我们谈的最多的一句话。的确如此,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刻, 他报名参加社区志愿者,由于年龄原因被婉拒,在得知学校保卫人 员在值班时没有口罩,一支旧口罩要带好长时间,他在第一时间内 想方设法弄到了一些口罩,再找关系恳求到了一张通行证,然后驾 车穿过空无一人的三镇,送到了工作人员手中。在邓老师的手机里, 我们看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留言:在文华学院的许多重要成就中, 我们都能看到邓老师的身影。也正因为如此,在得知邓老师被评为 “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工作者”的消息后,不 仅仅是在文华学院,甚至是在华中科技大学,认识邓老师的人,无 论是学生,还是老师,大家都由衷地感慨:为着下一代,他倾心竭力了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作者:文华学院人文学部陈潇彤)